小学田园诗(跟着课本游九江,28篇入选中小学教材的诗、词、散文你都知道吗?)

2023-09-19 06:57:52

庐山不仅是中国田园诗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同时还是中国山水画及山水画理论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写九江或写于九江的诗、词、散文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有28篇之多,数量国内数一数二。


跟着课本游九江


1、《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纪念馆


《五柳先生传》一般认为是陶渊明自己写的自传,陶渊明墓和陶渊明纪念馆都在九江市柴桑区。


2、《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纪念馆--归来亭


3、《归田园居·其一》

归田园居·其一


陶渊明墓


4、《归田园居·其三》

归田园居·其三


九江南山公园


九江南山公园在九江市濂溪区,里面有德化楼、五柳湖、思贤台、净居寺、广佛寺等景点。


5、《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渊明醉石有多处,此处渊明醉石经朱熹等人盖章认定,留下了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


渊明醉石


6、《杂诗十二首·其二》

杂诗十二首·其二


中华贤母园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有二位常住九江,最后葬于九江,分别是陶母和岳母,欧母游历过九江,只有孟母没到过九江。


中华贤母园在九江市柴桑区,里面有母范天下主题馆(中华贤母文化博物馆)、陶然园、岳母馆、金戈铁马苑等展馆建筑。陶母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其五世孙是陶渊明。岳母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母亲姚氏。


7、《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型在九江庐山的康王谷(桃花源)景区,里面有被茶圣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瀑布,康王谷也是庐山最长的峡谷。


桃花源(康王谷)景区


被茶圣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庐山谷帘泉就在庐山康王谷(桃花源)景区。


庐山桃花源(康王谷)景区谷帘泉--天下第一泉


8、《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


课本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晋书·陶潜传》,并不是陶渊明自己写的。


9、《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二》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二


李白《望庐山瀑布》有两首,最脍炙人口的是第二首,写的是秀峰景区的秀峰瀑布,也叫开先瀑布或黄岩瀑布,李白曾隐居过庐山一段时间,隐居地离三叠泉瀑布较近,但无证据表明李白到过三叠泉瀑布。


庐山落差几十米以上、且长年不会断流的瀑布大约有二、三十条,数量冠绝天下名山。


庐山秀峰瀑布


庐山三叠泉瀑布


10《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锦绣谷


11、《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琵琶亭


12、《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遗址在今天的如琴湖底


如琴湖


花径


13、《问刘十九

问刘十九


《问刘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思念友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九江陈年封缸酒


14、《遗爱寺

遗爱寺


遗爱寺在庐山香炉峰下白居易草堂附近,已无迹可寻。


香炉峰下白居易草堂


15、《庐山草堂记》

庐山草堂记


山上和山下两处白居易草堂都是按照《庐山草堂记》里的描述重建的,香炉峰下的白居易草堂是原址重建的,但游客稀少,大多数人到过的都是山上花径公园里的白居易草堂。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 不仅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文学佳作,也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园林同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另外,“匡庐奇秀甲天下”出自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原句是“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庐山花径白居易草堂


16、《忆江南·其一》

忆江南·其一


白居易的《忆江南》共有三首,第二首明显地出现了杭州地名,第三首也是非常明显地写苏州。最脍炙人口的是第一首,却没出现非常明显的和江州有关的信息,只有“江花”、“江水”这两个不太具体的名词。如果按白居易在江南依次呆过的三个城市的顺序判断的话,第一首就是写江州。而且,白居易在江州共待了4年多的时间,住的地方就是湓浦口(见《琵琶行(并序)》),每天看见的景色就是《忆江南·其一》里的景色,让白乐天一生难忘的应该就是江州。


白居易是被贬江州,杭州和苏州不是被贬,江州时期是白居易一生中最低谷的时期,杭州和苏州不一样,差不多是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可以山寺寻桂、钱塘观潮,饮竹叶春酒、赏吴娃醉舞,生活奢靡,心情自然也不一样。联想到白居易晚年写了不少诸如“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类的诗,所以《忆江南》三首里面,“最忆是杭州”,“其次忆吴宫”,就很好理解了。但最脍炙人口的却是第一首。


但作为天涯沦落人,却又不失意志的白乐天,才最能看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忆江南·其一》是总写,后两首是分写,那样的话,作者就把江州丢了。


锁江楼晨曦


锁江楼


17、《爱莲说

爱莲说


朱熹经过一番考证,认为《爱莲说》写于1071年,这篇短文明显是周敦颐晚年之作,南康军(今庐山市)是周敦颐最后一任为官之地,庐山莲花峰下是周敦颐晚年归隐之地,濂溪区是周敦颐及其母亲(迁墓)和夫人陆氏、后妻、续妻归葬之地,可信。周敦颐是理学鼻祖,朱熹是天下理学之集大成者,孔孟之后儒家第一人,他们俩人都在南康军任过职,差了一百余年。古往今来,除了周敦颐自己,还有谁比朱熹更有发言权?


爱莲池


爱莲池和南康府谯楼在一起,在现在的庐山市,濂溪墓在今天的九江市濂溪区。


周敦颐纪念馆、濂溪墓


18、《观潮

观潮


《观潮》和《题西林壁》一样也是一首哲理诗,人生的三个境界分别是:一、看山是山,见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只有经历了人世的坎坷和岁月的沧桑以后,才会真正懂得“看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庐山大天池云海


19、《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西林寺和东林寺在一起,本可以凭实力收门票,却坚持免费开放。


西林寺


20、《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石钟山


《石钟山记》里实地求证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这也是《石钟山记》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的主要原因。


21、《满江红·怒发冲冠

满江红·怒发冲冠


九江是岳飞的第二故乡,也是岳母及夫人李氏归葬之地,但没有证据可以充分证明这首词写于九江。


岳母祠、岳母墓


22、《过小孤山大孤山

历史上,小孤(姑)山是长江上的一座小岛,由于北岸河道淤塞,长江主航道南移,小孤(姑)山逐渐与北岸陆地连在了一起,只有汛期才会与陆地分离。


小孤(姑)山与彭郞矶


小孤(姑)山和大孤(姑)山本来都是九江的,民国时,九江划江而治,丢掉了江北所有的土地。小姑(小孤山)与彭郞(彭郞矶)本是一家人,现在是隔了一条长江的跨省异地恋。


大孤(姑)山(鞋山)


2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有两个版本,这一篇的作者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庐山云雾试验站的科研人员。


庐山小天池瀑布云


庐山小天池瀑布云寇绝天下名山,无出其右者,不过可惜,能见到的人很少,可遇不可求。


24、《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


这个版本的《庐山的云雾》在教材上未注明作者。


庐山云海/庐山迎客松/庐山五老峰日出


25、《一张珍贵的照片》

这篇课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学生基本上都学过。讲的是周恩来总理1961年9月17日在庐山 观音桥视察时与一位农村小姑娘的合影的故事。


观音桥,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


这篇课文讲的是“98抗洪”。


抗洪纪念馆


当年决堤处建设的抗洪纪念馆


27、《长干曲四首·其二》

长干曲又称长干行,《长干曲四首》应该一起读,组诗采用男女一问一答的形式讲了一名男子与一名采莲女从萍水相逢到并船而归的故事。两人偶然在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终于并船而归。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语言维妙维肖,非常可爱。这四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长干行四首·其一


组诗中第一首和第二首都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尤其是第二首两次出现了地名“九江”,不过,一般都认为“九江”是泛指长江。


长干行四首·其二


28、《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盛唐,被誉为顶峰上的顶峰。


浔阳楼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浔阳月夜》、《浔阳曲》,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夕阳箫鼓》的曲名最早见于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今乐考证》。


非常巧合的是,唐诗《春江花月夜》与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在意境上也高度一致。


其它

九江历史上著名的本地诗人,除了陶渊明外,还有黄庭坚陈三立等人。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此词作于广西宜州(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是一首惜春词,同年,黄庭坚病逝。


登快阁》(黄庭坚),快阁在今天的吉安市泰和县,系黄庭坚在泰和令上所作。


登快阁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创始人、书法“宋四家”之一。


登庐山五老峰》(李白)


登庐山五老峰


这诗入选了《小学古诗文读本》(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庐山五老峰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这诗入选了《小学古诗文读本》(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其二)


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


这诗入选了《小学古诗文读本》(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七律·登庐山》(毛泽东)


七律·登庐山


庐山山北公路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庐山劲松


庐山仙人洞


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